• <sub id="melrh"><listing id="melrh"></listing></sub>
  • <wbr id="melrh"></wbr><wbr id="melrh"><pre id="melrh"></pre></wbr><sub id="melrh"><listing id="melrh"></listing></sub>
  • <nav id="melrh"></nav>
    <wbr id="melrh"><legend id="melrh"></legend></wbr>
    <sub id="melrh"><table id="melrh"><small id="melrh"></small></table></sub>
    首頁 我國光纖通信產業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我國光纖通信產業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發布時間:2021-11-29 訪問量: 0

    摘要:在2021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毛謙分享了我國光通信產業的現狀。他表示,“我國現已敷設光纜總長度為5249萬km,其中長途光纜為112.9萬km,占比2.25%;已敷設光纖總長度約為24億芯公里,占全球已敷設光纖的48%左右?!?

      (一)我國光纖通信產業現狀

      在2021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毛謙分享了我國光通信產業的現狀。他表示,“我國現已敷設光纜總長度為5249萬km,其中長途光纜為112.9萬km,占比2.25%;已敷設光纖總長度約為24億芯公里,占全球已敷設光纖的48%左右?!?/p>

      與此同時,我國FTTH/O用戶數為4.63億戶,占全球光接入用戶數的42%左右;百兆及以上速率用戶數達4.5億戶,占總用戶數的90.4%;千兆用戶數達803萬戶;光纖(FTTH/O)端口8.7977億個。

      我國光纖通信市場的總規模約為1500億元(約230億美元)。光纖光纜2020年產量約2.9億芯公里,占全球份額從63%下降到44%,光纖光纜年產值約73億美元(RMB470億元)。

      我國光器件市場約占全球37.5%,達40億美元(RMB260億元);光傳輸設備市場占全球40%,達120億美元(RMB760億元)。

      自2015年起,光纖光纜行業持續保持高景氣狀態。截至目前,我國的光纖光纜企業已有1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的約40家,龍頭企業5家,占全國市場80%以上。

      我國目前光棒產能超過11000噸,光纖產能3.8~4億芯公里,光纜的產能3.5億芯公里。2020年,我國光纜產量2.89億芯公里,比2019年的2.65億芯公里增長9%,比2018年的3.17芯公里下滑9%。

      根據網絡電信信息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長飛(市場份額9.14%)、亨通(7.94%)、烽火通信(6.48%)、中天(8.28%)、富通(7.49%)五家公司,進入《2020年全球光纖光纜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榜單。

      (二)我國光傳輸產業現狀

      光傳輸設備企業約為200家(規模以上的約120家),其中華為、中興、烽火分別以24.6%、13.5%、6.5%的份額,位居全球光網絡設備市場的第1、第2,和第5位,三家總份額接近全球市場的一半。

      2002年的網絡/電信泡沫,使全球光傳輸設備市場持續萎縮,連續三年的增長率均為負值。相對于國際市場而言,中國傳輸設備產業得益于國內的廣闊市場,發展相對平穩。自2006年開始,國內光傳輸設備行業銷售收入持續增加,增速也越來越快。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光傳輸設備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是國際上的強者,產品的技術水平、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都是一流的。作為光通信系統的基礎與關鍵單元,光傳輸設備行業進入門檻正在不斷提高,市場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靠攏,實力較弱的企業生存壓力將日益增大。

      入圍《2020年全球光傳輸與網絡接入設備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榜單的國內企業有三家,分別是華為、烽火通信,以及中興。

      (三)我國光通信器件產業現狀

      我國光通信器件廠商眾多,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自主研發和投入實力相對較弱,產品比較單一,主要生產中低端產品,以封裝業務為主,規模層次不齊,普遍收入總量不大。

      國內企業的主要優勢在于成本管控能力較強,人力成本相對便宜,承接一些特定光器件客戶的代加工作業,并成為光組件產業全球最大的生產地,市場競爭激烈。

      因此,近年在中低端產品領域,進口替代效應逐漸顯現。然而,芯片占據了技術與價值的制高點,在國內仍然薄弱,我國高端光/電芯片基本依賴進口。

      影響成本的是芯片,芯片占成本66%,其中光芯片占成本51%,是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光/電轉換占成本80%。目前,我國少數廠商已經開發出400G,甚至800G的光芯片,完成了系統試驗。

      截至目前,全球光器件銷售額已達100多億美元,中國市場銷售增長迅速,銷售占比保持在30~40%左右的水平。

      從市場份額角度來看,光迅、旭創、海信、昂納分別以7.65%、6.64%、5.84%、2.81%的份額,入圍《2020年全球光器件與輔助設備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榜單。

      (四)光纖光纜產業面臨的挑戰

      2002年網絡泡沫破滅,全球通信業大衰退,使得光纖通信行業也進入了低谷。特別是光纖光纜產業經歷了1999年到2000年的緊俏和2002年的嚴冬,也經歷了2003-2005年恢復后的瘋狂投入,2012年又出現產能過剩行業和營運商空窗期,再到2015-2018年的發展高峰。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又步入了難熬的境地。

      由于光棒是利潤的大頭,使業界趨之若鶩。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具備光棒生產能力的企業將有二十余家,包括在建和規劃的,產能將突破2萬噸。折合成光纖將超過6.6億芯公里,供應全球所需綽綽有余。

      單就2019年的光棒產量超過11000噸,折合成光纖約4億芯公里來說,拉制出的光纖已遠遠超過國內需求,直逼全球需求量。(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纖需求量約為2.7億芯公里,全球需求量近5億芯公里)。

      產能嚴重過剩導致激烈的價格競爭,光纖的價格從65元/芯公里腰斬到30元/芯公里之后,并沒有止步,直向20元/芯公里(2分/米)狂跌,甚至出現了不足18元/芯公里的破成本價,而且尚無回升的趨勢。

      上游原材料的價格又不斷上漲,使光纖光纜廠商陷入極端困境,紛紛叫喊活不下去了。連國際有名的材料供應商都說,我們只有關門了。

      市場需求疲軟萎縮,2019年國內外需求均大幅下滑,2020年雖有所回升,也比2017、2018年差得多。這種量價齊降的局面,已經讓行業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在沒有了利潤空間,甚至巨虧的情況下,產品質量能否保證成了突出的問題,對整個光傳輸網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雖然光纖光纜行業的龍頭企業可以自己開發制造棒、纖、纜生產所需的裝備,大部分原材料也可以國產化,但仍有部分材料依賴進口,比如,測試儀表。

      觀察光纖光纜上市廠商2020年的營收表,我們不難發現:半數企業的營收出現同比下滑,而從毛利率看,僅有一家實現微增,且是建立在較低的毛利率水平之上。微增之后,仍然在八家企業中排名倒數第二。

      當光纖光纜產業正在“御寒”時,如何打破困境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對此,毛謙給出了建議:

      ●轉向制造特種光纖(如傳能光纖、保偏光纖、抗輻射光纖、耐高溫光纖、醫用光纖......)。

      ●尋求材料的替代品,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還更加環保(如有機硅)。

      ●開發新的品種,適應各種需求(如多芯光纖、空氣帶隙光纖等)。

      ●引入AI,實現智能生產,無人化車間。

      ●向光器件、光模塊、寬帶接入、光傳感、量子通信等領域進軍,向多元化發展。

      ●抱團取暖,依靠產業協會、聯盟等團結互助/合作。

      (五)光通信器件產業面臨的挑戰

      光通信器件產業本身的產業集中度不高,國外寡頭財大氣粗、實力雄厚,占據先發優勢,把控產業鏈高端,擠壓國內廠商的市場空間。光纖光纜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都向器件方面擴展,使原有實力不強的器件廠商受到四面圍攻,難以為繼。

      國內的研發,生產配套裝備制造能力低下,工藝線建設嚴重依賴國外。材料、儀表、軟件等也靠進口維持,難以突破。缺乏知識產權優勢,缺乏原創、基礎性的專利和產品,多數產品跟隨國外步伐,缺乏競爭力。

      國內沒有特別強勢的一流核心企業,而高端產品又要求特別高的技術和工藝水平,高校在培養高端工藝人才方面欠缺,企業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極易流失。

      為此,毛謙給出了光通信器件產業的破局之道:

      ●完善產業布局,進行產業重組,集中人才、技術和財力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和實力,培育中國的旗艦企業;

      ●增大科研投入,鼓勵創新,使產業向高端、核心產品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產業政策、環境、稅收、人才、進出口等方面,采取相應惠企措施,促進產業發展。

      ●全國一盤棋,組織產業鏈上短板的合作攻關,使材料、精密加工、工藝設備、設計軟件、測試儀表等各個環節都能擺脫國外的控制和擠壓。

      ●加大基礎理論、技術、工藝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六)光通信設備產業面臨的挑戰

      雖然光通信設備產業集中度比較高,研發和生產能力都較強,但在許多環節仍然存在短板。如系統設備的設計仿真工具還依賴國外,SMT生產線上的主要裝備也是進口的,國產設備焊接稱雄、貼片機困難。

      高速貼片機達到20~25萬片/小時的速度(IC等速度約4千片/小時),國產設備差距甚遠。

      測試儀表基本上依賴進口,連高端的元器件如電阻、電容也需要進口。更核心的問題是ASIC芯片,ASIC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更是光傳輸設備不可或缺的。

      主流傳輸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芯片設計公司,但是流片加工大部分依然在外。從設計環節來看,設計環境(設計工具軟件、高端工作站、操作系統等)基本依賴國外,許多IP核也是國外的。

      (七)對光纖通信產業發展的思考

      光纖通信產業不僅是某個公司、廠家本身的事情,還關乎著國家的通信網絡、通信安全,信息社會發展,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從國家利益出發。國家政策要進一步給予大力鼓勵和支持,如稅收、項目、扶持、獎勵、引導/指導等。

      投資要謹慎思考,從全局考慮,不要一窩蜂擠在一起,造成產能過剩,反過來影響產業發展。企業之間的聯合/兼并/重組也是快速發展、做大做強的一種途徑,強強聯合能使企業較快增強競爭力,形成行業的佼佼者。

      全國一盤棋,合理布局,分工合作,集體攻關,完善強化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從原材料、裝備、軟件、設計、制造、儀表到運營整個產業鏈要相互協調,均衡發展。

      以AI為抓手,利用物聯網等ICT技術,加快光纖通信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光纖通信產業發展的新契機,也是我國整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笆陿淠景倌陿淙恕?,人才培養是百年大計,一定要有計劃地抓實抓好。

      正確把控好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光纖通信產業盡快走出困境,為持續快速恢復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從光纖通信大國向光纖通信強國的歷史跨越。


    相關資訊

    我國現代通信設備維護管理的特征以及現狀的分析

    2021-11-29

    現在通信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能離開的重要設備,在科技日益快速發展的今天,通信設備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小型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已經成為其主要發展的趨勢.

    第三屆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2021-11-29

    中新社福州11月27日電 (記者 林春茵)第三屆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標準博士后人才交流研討會,2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

    光纖通過什么方式傳輸信號的呢?

    2021-11-29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將信息從一處傳至另一處的通信方式,簡稱為光通信??梢园压饫w通信看成是以光導纖維為傳輸媒介的“有線”光通信。就光纖通信技術本身來說,應該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分:光纖光纜技術、傳輸技術、光有源器件、光無源器件以及光網絡技術等。

    正品保障 假一賠十

    7天無理由退貨

    24小時在線客戶

    充值滿100贈20

    數千家售后網點

    經營范圍

    包括一般項目:銷售:通訊器材、手機及配件、百貨、五金、現代辦公用品、針織紡織品;手機維修及維護;場地租賃服務;通訊代理服務;勞務中介代理服務,

    1

    服務熱線

    13983598251

     

    聯系郵箱

    13983598251@qq.com

    Copyright © 2021  墊江縣晨旭通訊器材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2022001360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重慶     標簽導航

    天天干夜夜,天天干夜夜操,天天干夜夜艹,天天干夜夜草
  • <sub id="melrh"><listing id="melrh"></listing></sub>
  • <wbr id="melrh"></wbr><wbr id="melrh"><pre id="melrh"></pre></wbr><sub id="melrh"><listing id="melrh"></listing></sub>
  • <nav id="melrh"></nav>
    <wbr id="melrh"><legend id="melrh"></legend></wbr>
    <sub id="melrh"><table id="melrh"><small id="melrh"></small></table></sub>